alita小星
				 
				“这位老人太明智了!”四川自贡,一位老人的家中失火,火势很快失去控制,眼睁睁的看着房子被烧的精光,不料老人迟迟不愿离开,情绪激动,竟然执意进入火场,要找一个包裹,消防员给他找到的时候,打开一看,40万现金完好无损!
那火着得太凶了,浓烟滚滚的,邻居们拎着水桶跑过来,可火苗子窜得比人高,根本近不了前。有人喊着让老人赶紧撤,这把老骨头可禁不起折腾,可老人跟中了邪似的,扒着门框直跺脚:“我那包钱还在里屋呢!存了十几年的养老钱,烧了可咋整?”边上的人直擦汗,说您咋这么倔?钱哪有命重要?老人红着眼眶回:“命是命,可那是我跟老伴儿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,要是没了,我这后半辈子连个盼头都没了。”
消防队来得挺快,大喇叭喊着让群众退到安全线外,可老人偏要往火场里冲。几个消防员拦不住,只能跟着他往里冲。屋里早被烧得乱七八糟,房梁“咔嚓”响着往下掉灰,消防员一边喊着“小心头顶”,一边举着水枪掩护。老人跟个孩子似的,抹着眼泪翻箱倒柜:“就在那个红漆木箱子底下!我专门包了好几层!”最后还是班长急了,说您坐着,我们来找!几个人猫着腰在废墟里扒拉,终于在一个墙角摸到了个沉甸甸的不锈钢盆——好家伙,这玩意儿压在瓦砾堆里,愣是没被烧化。
打开包裹那会儿,围观的邻居们都凑过来了。最里层是真空塑料袋,鼓囊囊的;外面裹着硬纸盒子,边角都磨毛了;再外层是防火棉,还沾着黑灰;接着是油布,油乎乎的能反光;最外层是防潮防虫纸,都被烤得发脆了。一层一层剥开,当那沓沓现金露出来的时候,老人“哎呦”一声,手直抖:“还好,还好,一张都没少!”有人数了数,整整40万,崭新的一沓沓用银行封条捆着,连个褶子都没揉。
你说这老人图啥?放着好好的银行不去,偏要把钱揣家里。后来听邻居说,老人老伴儿走得早,闺女嫁去外地,他就自己过。前两年体检,医生说心脏不太好,他就琢磨着:“万一哪天突发状况,钱在医院取不出来咋办?”于是乎,他把攒的钱分成几沓,开始“折腾”包裹——真空袋防潮,纸盒子隔火,防火棉隔热,油布防油,防潮纸防霉,最外层扣个不锈钢盆,说是“就算房梁砸下来,也能挡一挡”。你说他迂不迂?可就这股子“迂劲儿”,救了他的钱。
现在的人总觉得“钱存银行最保险”,可银行也有规矩,大额取现得提前预约;理财吧,又怕亏了本金;放支付宝微信?万一手机丢了咋整?老人没读过多少书,可他懂个理儿:“钱在自己手里攥着,心里踏实。”就像咱老百姓常说的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,这40万现金,对他来说不是数字,是跟老伴儿一起吃的苦,是闺女小时候买糖的钱,是自己生病住院时不敢花的“救命钱”。
有人可能要说:“这老人太固执,现在谁还这么藏钱?”可你想想,去年暴雨淹了城,多少人放在地下室的财物全泡了;前年小区失窃,好几个住户的现金被偷了个精光。老人没学过什么风险管理,可他用最笨的办法,把风险降到了最低——五层包裹,层层把关,火烧不着,水浸不透,虫蛀不了,砸不烂。这哪是“笨”?这是“大智若愚”。
房子烧了可以再盖,家具没了可以再买,可钱要是没了,那可是真金白银打了水漂。老人的聪明,不在他藏钱的手法多高明,而在他“未雨绸缪”的心思——灾难没来之前,他就把最坏的情况想到了,把能做的准备都做了。就像咱农村盖房子,瓦匠会在房檐下多留几块砖,说是“防着雨水冲垮墙根”;老太太晒梅干,总要在筐底垫层稻草,说是“防着返潮发霉”。这些老辈传下来的“讲究”,看着麻烦,可真到了关键时候,能救大忙。
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可有些老理儿不能丢。不是说让大家都学老人藏现金,而是说,不管做什么事,多想想“万一呢”?开车系安全带,不是为了应付检查,是为了万一急刹车不被甩出去;家里备个灭火器,不是为了好看,是为了万一着火能及时扑灭;给孩子攒点教育基金,不是为了攀比,是为了万一将来有个急用。这些“万一”,就是生活里的“暗礁”,提前避开,才能走得稳当。
老人站在废墟前,手里攥着那沓现金,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。他说:“钱没了,可以再挣;命没了,啥都没了。可我这钱,是命根子啊。”你看,这就是普通人的智慧——不贪大,不图巧,把最实在的事,用最实在的办法办好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